87.52分,成色几何
——《2017年湖北省商事环境评估报告》解读
87.52分,这是全省逾400万市场主体对湖北商事环境答卷的评分。
分数的背后,有欣喜,也有遗憾,更多的是期待。
这个分数成色几何?意味着什么?3月28日,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,对报告进行解读。
企业开办环境:83.78分
降门槛依然不够,“准入不准营”成最大痛点
“开办环境评估主要考核‘准入门槛’。”省社科院博士后、副研究员夏梁表示,在企业访谈中,“门槛低了、手续少了、效率高了”是很多创业人的共识。
省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杰鹏介绍,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我省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,激发了市场活力。商事制度改革以来,全省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351万户,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8位、中部第2位。每万人市场主体数达到764户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户。
成绩喜人的背后仍有隐忧。有企业反映,在某地办理卫生许可证时等了20天,办证长、效率低,影响正常经营;还有部分企业反映办理消防等许可证也费时较长。
“‘准入不准营’成为最大‘痛点’。”部分市场主体反映现在办理营业执照比较容易,但拿到营业执照后并不能马上经营,还需要办理许多相关行业行政许可后才可经营。
据统计,目前我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33项、后置审批200项,还有压减空间。特别“先照后证”相关许可,涉及部门多,审批限制多,可预期性不强,办理难度较大。
对此,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大力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除涉及国家安全、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,能分离的许可类的“证”都分离出去,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,强化商事主体登记的独立性。
企业服务环境:88.78分
便利化服务还需“及时雨”
报告显示,在企业服务环境评估的考核指标中,企业开办环节服务的评估分数为95.54分,反映出我省企业在开办的时候服务水平较高。
相比之下,我省企业经营环节服务的评估分数为82.20,与开办环节服务的得分差距明显,说明我省在企业经营期间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。
随着“四新经济”(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)的发展,传统的商事服务方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。
企业在经营过程中,需要办理大量的常规事项,而相应的帮办服务缺乏,智能化辅助设备较少,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咨询引导服务台。这些问题造成排队等候时间较长,办事体验好感度不高,抵消了部分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。“深化商事环境制度改革,不但要重视企业开办时的‘最先一公里’,更要重视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‘最后一公里’复杂难题。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建议,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改善,多为企业着想,丰富服务创新手段,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。
企业信用环境:89.05分
打破部门监管壁垒是关键
实施信用监管的基础是信息共享。但遗憾的是,目前,全省涉企信息归集共享率仅17.48%。“归集信息难、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大了全省信息归集共享的难度。”夏梁坦言,全省应完善信息归集共享机制,最大限度利用已有信息优化政务服务。
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树立“无事不扰”的监管理念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创新市场监管。全面推行经营异常名录、“黑名单”管理等信用约束机制,强化失信联合惩戒,提高监管的公平性、规范性和简约性。
同时,对新主体实行审慎、包容的监管方式,多采取建议、提醒、约谈等方式,让经营者在成长中逐步规范。
企业满意度:92.11分
好环境还有赖于全社会共同营造
商事环境好不好,企业说了算。
评估结果显示,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实施5年多来,全省商事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,企业的便利感、获得感较为明显,满意度比较高。
但企业也反映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:我省“多证合一”整合的证照数量还不多,有些能整合的证照没有整合进去;“多证合一”在外贸领域得不到海关部门认可,企业仍需重复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、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等手续。“企业所表达的不满意之处,正是我省商事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商事环境的差距所在。”夏梁表示,我省只有补齐短板,加快营造公平、透明、高效的商事环境,才能吸引、留住更多的优质企业。(张茜 彭为红 程喆)